尼泊爾的博德納大佛塔(滿願塔)布特勒佛塔(Boudhanath Stupa)為八大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所有拜訪過滿願塔的人都會被他的宏偉所震撼,龐大的塔基,威嚴的金鼎,隨風飄揚的五色經幡以及充滿著慈悲與力量的佛眼,已經成為了尼泊爾的一大標誌。


博塔納塔是尼泊爾最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座落於加德滿都東北方約六公里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之一。佛塔是法身和佛菩薩心法的化身,所以是最神聖的朝聖地, 相傳博塔納大佛塔存有迦葉佛的舍利。
佛塔是傳統的尼泊爾建築:高聳的基座、球形圓頂、立方形塔尖、帶有十三層扁輪的塔頂、尺寸漸小的台階、木軸和塔尖。傳統的尼瓦爾佛塔設計:頂部的蓮花 、天棚和寶石 。畫在立方體哈米嘎塔尖上的眼睛是尼瓦爾佛塔建築的特徵之一。由於佛塔代表佛心法,所以佛塔的每一部分代表證悟的的元素或因(了悟四聖諦)。佛塔屹立在一個巨大的正方形基座上,基座包括三個寬敞而重疊的平台,據說由三個平台組成的基座代表證悟的三十七個因,圓頂代表開發自性功德的如來藏性或佛性(成佛的潛能)。




【佛塔的典故........菩薩的眼淚】
在無數劫前,觀世音菩薩在阿彌陀佛前發願,誓願要永斷輪回,度化一切眾生出離輪回的苦海。在解救了無數眾生脫離苦海後,觀世音菩薩自覺眾生應已度盡,於是便登上普陀落伽宮殿的頂部,心想應已無餘地令一切眾生解脫了。然而,當她更微細深入地觀察六道的情況時,猛然發覺輪回眾生仍像恆河沙,尚有無數的眾生在惡趣中。菩薩心想,尚有如此多的眾生淪墮於惡趣中受苦,不由悲從中來流下了兩行清淚,觀世音菩薩以兩手無名指沾這兩滴眼淚後彈指,併發願祈請著 :願這兩滴發自悲心的淚水,亦能幫助未來的眾生克服憂惱。
這兩顆淚珠化為三十三天帝釋天的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因偷竊花朵而觸犯天條,被罰到人間受生,出生在尼泊爾摩古達地區一個養雞的家庭,年長之後繼承了父母的事業,被稱為「飼雞婦護樂女」。
這兩顆淚珠化為三十三天帝釋天的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因偷竊花朵而觸犯天條,被罰到人間受生,出生在尼泊爾摩古達地區一個養雞的家庭,年長之後繼承了父母的事業,被稱為「飼雞婦護樂女」。
護樂女婚後生育了四個兒子。然而丈夫早逝,留下她孤苦伶仃地照顧家庭,她勤奮工作,積蓄了足夠的財富,撫養孩子,並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給他們成家立業。
善於理財的她積聚了許多財富。當孩子們都成家後,她內心生起了一個念頭,心想:「我從養殖業中獲得的利益,已經讓我兒子成家立業並受到人們的尊敬。現在我應該用這些錢做有意義的事。我應當蓋一座一切佛的意所依,裝藏如來佛舍利子的大佛塔,作為一切佛心,亦即我內在聖性的外顯。同時作為眾生累積福德和智慧資糧的對象。 他將成為無數眾生朝拜之處,並成為諸如來金剛不壞靈骨的舍利塔。」
她發了這個願後,就去謁見國王。向國王頂禮,繞行後下跪合掌懇求:「仁慈的國王啊,我是一個養雞女人,一生勤苦,養大了四個兒子尚有一些余資。為了使這些錢財變得有意義,我想蓋一座具如來佛舍利的大佛塔,作為我內在聖性的外顯,作為無數眾生朝拜之處,作為一切佛心的容器,並作為諸如來金剛不壞靈骨的舍利塔,讓許多眾生累積福慧資糧。請國王賜我一塊地,准許我建造這座大塔。」
國王聽完護樂女的請求後,並沒有馬上做出決定。在沈思片刻後,他被護樂女偉大無私的願望感動,便答應了她的請求。國王允許她以一塊牛皮大小的地來蓋佛塔。
得到國王應允後,護樂女歡喜地頂禮國王后離去。回家後聰明的護樂女將牛皮剪成細條狀再連結起來圍成一塊地,然後帶著四個兒子開始建築大塔的工程。
當佛塔蓋到第三層時,一群心懷不滿的人找到了國王:「國王啊!您同意蓋這座佛塔是個錯誤的決定,一個養雞女竟蓋了這麼大的塔,而國王您及所有的王公大臣們卻很難再蓋一座更壯觀的塔。請國王即刻下令停止這座佛塔的興建,已經建好的部分也應拆掉。」
國王聽完後,對前來的子民說:「建佛塔是非常殊勝奇妙、積累功德的善行。這個飼雞婦積蓄了足夠的財富養大四個兒子,並且積集了充足的財富來建造這座塔。我認為這件事確實很偉大,所以我答應了她。我身為一國之君,既然己經同意讓她建塔,是不容更改的。」因此,後來這座大塔也被稱為「已允諾建造之塔」,意為一經授權建造,所有障礙皆能克服並能廣大清淨圓滿願望,利益眾生證成佛道。
四年過去了,大塔已建至頸部寶瓶,護樂女發現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囑咐四個兒子說:「我的孩子們,你們要盡全力完成這個塔,而且裡面要放如來的舍利子,並做廣大的開光、加持儀式。你們如果遵從我的願望,便會完成此生及來生的益利。這座塔將是許多眾生種福田的對象。我的願力已經圓滿了,尤其是圓滿了三時(過去、現在、未來)佛陀的發願,你們也將在這世或下世獲得很大的成就。」說完後她便去世了。 鐃鈸的聲音響起,天神降下花雨,天空出現了許多道虹光,護樂女因為建築大塔的惠施而證得佛位。
四年過去了,大塔已建至頸部寶瓶,護樂女發現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囑咐四個兒子說:「我的孩子們,你們要盡全力完成這個塔,而且裡面要放如來的舍利子,並做廣大的開光、加持儀式。你們如果遵從我的願望,便會完成此生及來生的益利。這座塔將是許多眾生種福田的對象。我的願力已經圓滿了,尤其是圓滿了三時(過去、現在、未來)佛陀的發願,你們也將在這世或下世獲得很大的成就。」說完後她便去世了。 鐃鈸的聲音響起,天神降下花雨,天空出現了許多道虹光,護樂女因為建築大塔的惠施而證得佛位。
四個兒子為報親恩和獲得功德,便遵循母親的遺願,又持續工作了三年,終於建成大塔。塔內的裝藏有迦葉如來佛的舍利子及許多加持聖物。
在準備好無數的供品後,進行了開光儀式。大迦葉如來的金剛不壞舍利被封置於塔里的生命樹內。在陳設豐盛供養,和遍撒供獻的香花後,大迦葉佛在眾多隨從菩薩圍繞下出現,遍布在塔前的空際。十方一切佛、菩薩眾由無數阿羅漢圍繞,五部如來,三界諸天王等亦神奇顯現。這時候,鐃鈸之聲大作,諸天撒下雨花,處處清香飄蕩。大地震動三次。諸如來海會身中所發出的智慧光明,連續五天。廣大的佛、菩薩海會眾異口同聲向善信說:「你們都是福慧具足的善信。大塔是法身和佛菩薩心法的化身。你們以清淨心發起心建造大塔,因為這功德,你們所發的任何願都會圓滿實現。」
長子發願:「由我以清淨心和願力完成這個塔所獲的功德,願我轉生在北方邊境冰封的蠻夷國度,成為偉大的國王和護法。在惡世中,貪、瞋、痴、慢、疑五毒增長時,願我弘揚釋迦牟尼如來的教規,在那裡建立佛陀的教法而垂之永世。」
次子發願:「由我完成此大塔所獲的功德,當我的兄長在冰封的蠻夷國度轉生為王及護法,而佛陀的法寶正在建立,而且有需要傳入教法的基礎『僧團』的時候,願我轉生為一位比丘,成為大阿羅漢,剃度信眾為僧。
第三子發願:「由我完成這個佛塔所獲的功德,當我的兩位兄長在冰封的蠻夷地域建立了佛陀的教法,而人民得以遵循佛法時,願我神奇地在蓮花的花冠上出生。願我摧毀生死相續,與日月同壽。願我轉生為大修行者,調伏天、魔、人,征服那蠻夷國土的所有惡毒、食人的土著,保護我兄長所建立的佛法。」
接著,幼子發願:「由我完成佛塔所獲的功德,當你們三位轉生到冰封的蠻夷地域,一個建立教法,一個令他鞏固,一個保護他,願我轉生成為大臣,調協你們的事業。
四個兒子發願後,所有佛、菩薩同聲道:「你們的發願是高尚、大公無私的,一切佛陀悉皆隨喜。你們由這發願所產生的無可比擬的功德山,三世諸佛亦難以相比。」十方一切佛、菩薩融化成一道光明,沒入大塔中。從此以後,這塔便以「諸佛的一體」名聞於世。
四個兒子發願後,所有佛、菩薩同聲道:「你們的發願是高尚、大公無私的,一切佛陀悉皆隨喜。你們由這發願所產生的無可比擬的功德山,三世諸佛亦難以相比。」十方一切佛、菩薩融化成一道光明,沒入大塔中。從此以後,這塔便以「諸佛的一體」名聞於世。
發願轉生為王的長子,就是佛教的護持者「赤松德赞」。
發願轉生為方丈的次子,即是「靜命菩薩方丈」。
發願轉生為大修行者的,就是「蓮華生大士」。
發願轉生為虔誠大臣的,就是當時的「雅龍王」。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Boudhanath
Boudhanath (Devanagari, Nepali: बौद्धनाथ) (also called Boudha, Bouddhanath or Baudhanathor the Khāsa Caitya) is a stupa in Kathmandu, Nepal. It is known as Khāsti in Nepal Bhasa, Jyarung Khashor in Tibetan language (Tibetan: བྱ་རུང་ཁ་ཤོར། Wylie: bya rung kha shor) or as Bauddha by speakers of Nepali.[2] Located about 11 km (6.8 mi) from the center and northeastern outskirts of Kathmandu, the stupa's massive mandala makes it one of the largest spherical stupas in Nepal.[3]
Boudhanath (Devanagari, Nepali: बौद्धनाथ) (also called Boudha, Bouddhanath or Baudhanathor the Khāsa Caitya) is a stupa in Kathmandu, Nepal. It is known as Khāsti in Nepal Bhasa, Jyarung Khashor in Tibetan language (Tibetan: བྱ་རུང་ཁ་ཤོར། Wylie: bya rung kha shor) or as Bauddha by speakers of Nepali.[2] Located about 11 km (6.8 mi) from the center and northeastern outskirts of Kathmandu, the stupa's massive mandala makes it one of the largest spherical stupas in Nepal.[3]
The Buddhist stupa of Boudhanath dominates the skyline. The ancient Stupa is one of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The influx of large populations of refugees from Tibet has seen the construction of over 50 Tibetan Gompas(Monasteries) around Boudhanath. As of 1979, Boudhanath i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Along with Swayambhunath, it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urist sites in the Kathmandu area.
The Stupa is on the ancient trade route from Tibet which enters the Kathmandu Valley by the village of Sankhu in the northeast corner, passes by Boudnath Stupa to the ancient and smaller stupa of Cā-bahī (often called 'Little Boudnath'). It then turns directly south, heading over the Bagmati river to Patan - thus bypassing the main city of Kathmandu (which was a later foundation).[2] Tibetan merchants have rested and offered prayers here for many centuries. When refugees entered Nepal from Tibet in the 1950s, many decided to live around Boudhanath. The Stupa is said to entomb the remains of Kassapa Buddha.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